当前位置:主页 > 黄庭坚 > 本文内容

唐宋词之黄庭坚《虞美人》原文、鉴赏和赏析

发布时间:2023-11-05源自:网络整理作者:黄庭坚

虞美人

  【宋】黄庭坚

  天涯也有江南信,

  梅破知春近。

  夜阑风细得香迟,

 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。

  玉台弄粉花应妒,

  飘到眉心住。

  平生个里愿怀深,

 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。

  【解析】

  南朝陆凯寄赠范晔梅花一枝并诗云:"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东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"后来,梅花便成了江南春信、故乡消息的象征。作这首词时,词人已是年甲之年,正在宜州贬所。天涯沦落,忽见江南春信,惊喜这情溢于言表。这枝头盛开的梅花,沐浴阳光,独占春色,一派生机勃勃,不仅重殃昔日江南的梅韵,也是作者不同流俗的兀傲个性的写照。"玉台弄粉"用是的南朝刘宋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,据说梅花飘落寿阳公主额,成五出花。后来民间姑娘竞相效仿,成为一种时妆。作者早年有倚红偎翠的风流经历,但十年的迁客生活,终使少年的欢洽化为沦落天涯、不胜今昔的落寞情怀。

鉴赏 本词作于崇宁四年(1105)冬宜州贬所,黄庭坚时年六十一,距绍圣元年(1094)被贬离京已十一年,故词中有“去国十年”一语。全词通过歌咏一夜盛开的梅花,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,也抒发多年漂泊的人生感慨。

宜州地近南海,属于中国最荒远的地区之一,距离京城开封何止千里,首句“天涯”二字并非夸张。在这样偏远的地区能看到梅花,作者感到非常惊喜,“也有”二字,充分表现了这种心情。“江南信”三字蕴涵着作者极大的喜悦:黄庭坚是江西修水人,地属江南,而江南的梅花往往在冬尽春来之时开放,这个“信”既带着故乡的情谊,也带有浓浓的春意。因此接下来有“梅破知春近”一句,一个“破”写出梅花绽放时的姿态,也暗喻作者绝望的心此时开始慢慢复苏。“夜阑”以下二句属于追忆,作者向我们细细描绘了他发现梅花的过程。先是在夜阑人静之时,他闻到了微微的香气,这是承接着上文“梅破”二字而来。因为花苞刚展开之时,香气尚弱,此时如风力过大,反而就吹散了香气,唯有“风细”才恰好能够把这种香气传递给屋里的作者。但此时闻到一阵幽香的词人,并没有意识到是梅花开,只有次日亲眼看到梅花时,才大吃一惊。上文所用的“也有”一词,以及下文“不道”一句,都是表现作者的这种惊讶之情。我们可以想象,当早晨作者推开门时,猛然发现向阳的枝头早已开遍了繁密的梅花,那是种怎样惊喜的心情。“向南枝”体现了作者细密的观察,气候转暖、梅花刚刚盛开之时,朝阳枝头的梅花必然是先盛开的,这是“早梅”的特点。作者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写了出来,把冬去春来之时,物候的细微转变,体现得精致、传神。

下阕着重写作者的感慨,然而依旧从梅花落笔。“玉台”两句用宋武帝寿阳公主的典故,表现了梅花美丽、浪漫、多情的特质。作者在用典之时,似乎也把自己投入到故事中,好像他就是那个年轻漂亮的寿阳公主,连梅花都飘到她的眉心不肯离去。这种浪漫的想象,是一个垂老之人对年轻时往事的美好回忆,仿佛眼前梅花盛开的场景也让他真的变年轻了。于是词人展开这一生中所有关于梅花的记忆(“平生个里”),他发现自己总是在梅花下痛饮,总嫌美酒不够。这一年少轻狂、意气风发又非常浪漫的回忆,正是受到前面那个典故的引发而来。但紧接着作者又不得不面对眼前的现实:自己已经不再少年,离开国都也整整十年。“去国”既是意味着仕途挫折,更意味着壮志难酬,作者因此慨叹自己那“老尽”的“少年心”。老去的又岂止是当时的轻狂、浪漫而已,让垂老的词人更加悲伤的是他心中渐渐消逝的那种壮怀激烈的雄心。

全词通过梅花这一意象,把宜州天涯与江南故乡,垂老现实与少年梦想等等进行今昔比对,抒发了作者既喜悦又伤感,既消沉又旷达的情绪,一波三折,饶有兴味。(姚苏杰)

集评 俞陛云:“山谷受谴之日,投床酣卧,人服其德性坚定。此词殊方逐客,重见梅花,仅感叹少年,而绝无怨尤之语,诵其词可知其人矣。上阕‘夜阑风细’二句,殊清婉有致。”(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)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唐宋词之黄庭坚《虞美人》原文、鉴赏和赏析

专题诗词

杜甫诗词网 网站地图 - 王勃 - 杨炯 - 卢照邻 - 骆宾王 - 柳宗元 - 曾巩 - 王安石 - 欧阳修 - 苏轼 - 苏辙 - 苏洵 - 韩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