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人物生平 > 本文内容

穷困潦倒的“诗圣”杜甫,家世背景到底有多大?

发布时间:2021-06-13源自:网络整理作者:admin123

杜甫的诗,因为有“推见至隐,殆无遗事”的美誉,向来被人称为“诗史”;又因中学课本多选他安史之后,诗风沉郁、忧国忧民的作品,所以我从小时候起,一直深信他是一位贫困潦倒、半生流离的“人民诗人”。但是等长大后,读了一遍《杜甫诗选》,却时常怀疑这样的看法是否是一种误解。

正好最近读了冯至的《杜甫传》,又参考了郭沫若的《李白与杜甫》,总算弄清了杜甫的生平。这两位先生帮我解开许多疑惑,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杜甫,因此很想把一些有趣的地方记录下来,做一分享。

——但由于我学识浅薄,无力做真正的研究,这篇文章可能更接近于读书笔记。还望各位方家阅后能不吝指正,在此先谢过了。

按照中国史传的传统,要介绍一个人之前,先得介绍一番他的家世。老杜的家世要往简单了说,是可以很简单的,比如:杜甫,巩县人,兖州司马杜闲之子。

但是考察杜甫本人的意思,似乎不会这样介绍自己。按照他的习惯,或者说当时的风俗,你还得把他的家世再往上推,直到推出许多大人物才行。

而事实上,他的确和许多大人物有意想不到的联系,这是比较有趣的地方。

先说杜甫引以为傲的母系吧。

前面没有讲,杜甫的母亲姓崔,出身于清河崔氏。

虽然这在今天是件寻常之事,但在唐朝,出身清河崔氏可是桩不小的荣耀——因为当时他家是天下世家的翘楚。

崔夫人的母亲姓李,是义阳王李琮的女儿。李琮的父亲是纪王李慎,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 (更误,是孙子)。

所以可以说,杜甫是李渊的后代。

这还不算结束。崔夫人的父亲名字不详,但其外公却是舒王李元名。舒王李元名正好也是李渊的儿子。

因此崔夫人父母双方都有李渊血脉。杜甫作为其子,自然也是李渊的后人。

 

不过,作为后代远亲,这点血脉并没给老杜带来什么实惠。

而血缘比较近的两家——纪王家和舒王家,倒是有不少伤痛的回忆可以供他发挥。

在武则天时代,这两家都受到了极其残酷的迫害。尤其是纪王李慎一门,被武后改姓“虺氏”,本人流放岭南而死,其子义阳王下狱。杜甫的外祖母为了给父王送饭,曾经“布裙屝屦”,来往街头,十分凄惨。

这些悲痛往事,直到杜甫成年后还被经常提起。

可见,身为王家后人似乎很值得一说,但身在帝王家未必是件幸福的事。

 

接下来,再说父系。

杜甫的父亲叫杜闲。杜闲的父亲叫杜审言。

杜审言便是我们中学课本里“淑气催黄鸟,晴光转绿蘋”的作者。

他是初唐时代的诗人,善写排律,一生恃才傲物,言语放诞。他曾认为自己文笔超过屈原,书法赛过王羲之,还认为自己的判文能让朝廷大员羞愧而死。

后来大概因为脾气太坏(?),他被人陷害下狱了。他的儿子——也就是杜甫的叔叔杜并为了给他报仇,亲手刺死了仇人。这件事使得他被武后重视,最终沉冤得雪,得官著作佐郎。

而杜审言又认为自己出身于京兆杜氏。

古语有云:“城南韦杜,去天尺五。”这里的“杜”,就是指京兆杜氏。

离天只有“尺五”的京兆杜氏往上推,可以推出一位始祖,便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杜周。

不过比杜周更出名的,是他的后代——“当阳君”杜预。他是西晋时的名将,征伐孙吴的将军。名字还出现在《三国演义》最后一回:“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”。

如果嫌杜预、杜周不够久远,还能再往上推。杜甫就曾推到一位顶级始祖:陶唐氏,即尧舜禹里的尧的氏族。

尧的后人里有姓杜的,有姓唐的。杜甫凭借这一点,居然跟一位姓唐的朋友攀过亲戚:

“与君陶唐后,盛族多其人。”(《寄族弟唐十八使君》)

当然,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套近乎。

通过母系和父系的梳理,我们可以发现杜甫身上有清河崔氏,唐王室,京兆杜氏诸多的背景。

而他本人也不止一次地炫耀过这些祖先或者家门。如:

“神尧十八子,十七王其门。……中外贵殊贱,余亦忝诸孙。”(《别李义》,说他是李渊的后人。这里“神尧”是指李渊。)

令弟尚为苍水使,名家莫出杜陵人。(《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》,这里是恭维杜姓人。)

“舅氏多人物,无惭困翮垂。”(《赠崔十三评事公辅》,夸他舅舅家人物多。)

“诗是吾家事,人传世上情。”(《宗武生日》,夸他爷爷连同他自己。)

 

当然,这种“炫祖”行为在今天看来很可笑,但在古代,矜夸自己“祖先阔过”是世家青年的必备之技,也是一张混迹上流社会的通行证。

比如那位小说里的皇叔刘备,就因一句“中山靖王之后”,得以坐于十八路诸侯之间。尽管谁都知道,他之前不过是织席贩履之徒。

这是比较近的宋明时代的写照。而在更早的大唐,讲门第的风气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。——甚至可以说,更加病态。

那时候中国刚结束南北朝乱世。数百年的“世胄蹑高位,英俊沉下僚”的政治局面,培养了一批有独特话语权的世家大族。

隋唐易代后,这些家族虽不能再把持朝政,但社会推崇他们的风气仍不杀减。就连贵为天子家的唐皇室,在他们面前都有矮一头的嫌疑。

为了对抗他们,英明神武的唐太宗,要修《氏族志》来打压其声望;号称“天皇”的唐高宗,也要下“禁婚令”来限制皇室和他们通婚。

然而数百年的风气因袭,绝非一世一代能根治。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,社会上还有相当浓厚的推崇世家的风气。

比方说,身为宰相的薛元超自述“平生三恨”,其中一条就是因为自己娶了王女,而未能娶到山东高门大姓之女。(出自《隋唐嘉话》)

又比如,骆宾王攻击武则天的《讨武曌檄》,第一句就是:“伪临朝武氏者,性非和顺,地实寒微。”什么都不说,先批评武后家世不好,不足以当太后。

而在老杜所处的时代,世家首推五姓:崔、卢、李、郑、王,几乎全天下的士人都渴望和他们结亲。尤其是排名第一的崔氏(分为博陵崔氏、清河崔氏),更是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。

热到什么程度呢?

热到百年前妓女都要自称姓崔,借以抬高声价。(参见张鷟的《游仙窟》)

热到百年后《莺莺传》里,崔莺莺作为虚构人物都要姓崔。(参见元稹的《莺莺传》)

而我们从杜甫身上也能看出一点端倪。比如,杜甫之母姓崔,出身清河崔氏;他的继祖母姓卢,出身范阳卢氏;他的姨表兄弟叫郑宏之,出自荥阳郑氏。光这些亲戚就集齐了五姓里的三姓。

甚至老杜本身出自京兆杜氏,他的妻子出自弘农杨氏(隋炀帝和杨玉环也出自这一氏),两方都是有一定声望的门第。

如此密集的婚姻网,可见当年世家阀阅之间交络有亲,互相抬举的风气。要在这样的阶层圈子里生活,杜甫作为当时人,自然是不好免俗的。

——这里插叙一件有趣的事。

盛唐的诗国双峰里,一向给人贫穷窘迫印象的老杜其实是公子出身,而“飞扬跋扈”、挥金如土的李白,反而有点来路不详。

根据郭沫若的考证,李白虽然自称是南北朝时西凉国主李暠的后代,但极有可能并非如此。

因为这个李暠,死后很快国亡家灭,之后的家世传承,真有些说不清楚。

而当时的天子李隆基,也拜李暠为祖。尽管有史料证明其家世,但之前这位天子的祖先,有段时间名叫:大野·渊;他有个姨夫,叫普六茹·坚,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隋文帝。

这些鲜卑名字显示出南北朝时期民族、姓氏的混乱。李白作为远在碎叶城的汉商之子,说是李暠之后,有可能只是一种自抬身价的附会。

综上,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。过分重门第的风气,使普通人都要认名人作祖先以装点门面;更何况老杜这样真正的官宦子弟。

从小到大,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强调老杜“深入人民”的说法。但我总觉得,在这之前还是应该先弄清老杜的出身为好。

老杜即使将来再深入人民之中,至少在开元时代,他是标准的士族青年。并且,他的一生没有停止对家门的夸耀,我们不能否认他这庸俗的一面。况且,这些浮尘一样的事实也不会减弱他的光辉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穷困潦倒的“诗圣”杜甫,家世背景到底有多大?

专题诗词

杜甫诗词网 网站地图 - 王勃 - 杨炯 - 卢照邻 - 骆宾王 - 柳宗元 - 曾巩 - 王安石 - 欧阳修 - 苏轼 - 苏辙 - 苏洵 - 韩愈